首页

优美之家umhom

时间:2025-05-29 09:42:33 作者: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揭幕 浏览量:26195

  中新网巴黎5月28日电 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当地时间26日在巴黎揭幕。

  本届电影节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中文化协会主办,中国国家电影局大力支持,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法语频道、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省电影局、法国国家电影与动画中心、法国电影联盟等机构共同协办。

当地时间5月26日,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揭幕。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陈力、中国国家电影局副局长陆亮、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及创始人高醇芳、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萌、法国导演兼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推广大使菲利普·穆伊尔(Philippe MUYL)、中国演员兼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推广大使林鹏、《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导演胡玫、制片人李俐、刘新元、《带彩球的帐篷》导演刘苗苗、《孔秀》导演王超、《柳浪闻莺》演员汪飏以及河南广播电视台《唐宫夜宴》制作团组等近500名中法电影人、影视明星和嘉宾出席开幕仪式和电影院观影典礼。

  电影节开幕仪式当天下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古典楼举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萌在欢迎辞中表示,今年正值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与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别出心裁,以“文学改编”为主题,呈现多部文学著作电影、多部喜剧电影,策划以中国民乐融合经典默片的音乐会,有数字虚拟电影的亮相,还有无锡城市主题展映及多场中法交流论坛,丰富内容让法国观众感受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脉搏。

  中国国家电影局副局长陆亮表示,电影在推动中法人文交流的进程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希望两国电影人继续深化交流合作,为电影艺术与技术融合发展探寻新机遇,为全球电影行业繁荣稳定注入新动能,为深化两国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做出新的贡献。

  电影节推广大使林鹏表示,她被巴黎影迷对中国电影的热情所震撼,以自身从影经历谈及文化传播与艺术责任;推广大使菲利普·穆伊尔表示,每一届巴黎中国电影节都有很多类型的影片,给人以宏观的视角了解中国电影叙事。他说,中法两国在电影领域还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呼吁两国电影人加强合作交流;导演胡玫发言分享创作《红楼梦》过程中的文学转化与影像挑战。

  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高醇芳在致辞中回顾了电影节二十多年的发展,并强调今年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合作使得电影节迸发出了更多的活力。现场观众体验中国首部XR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通过数字技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获得中法嘉宾的好评。嘉宾们当晚前往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巴尔扎克电影院观看电影节开幕影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第16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将持续至6月14日,期间将在巴黎举行多场电影放映及论坛,聚焦“中法电影改编”、“青年导演及短片发展”、“人工智能与电影”等议题。电影节期间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现代楼大厅还展出以影史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为灵感设计的装置作品“中国文化专列”。(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市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意见》首发 打造万亿产业

一是坚持以相互尊重为根本,始终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我同普京总统一致认为,中俄两国之所以能够走出大国、邻国关系发展的新路径,关键在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这也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核心要义。双方将继续秉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在相互坚定支持中实现各自发展振兴。

美国伯明翰枪击事件已致4人死亡 警方称多名枪手向人群开枪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欧洲是受到这场俄乌冲突外溢效应,尤其在经济领域冲击最直接也是损失最大的地区。现在欧洲仍面临能源安全的问题,在切断和俄罗斯的能源联系之后,现在欧洲能源成本上升带动了其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但短期内欧洲又难以获得足够稳定的市场支撑,所以接下来对欧洲经济来说还会是一个非常煎熬的时期。

2024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国际青年研学营开营

谈及近期南方陷入暴雨“车轮战”的原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4月以来,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同期偏强,有利于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向南方地区输送,同时高原槽和南支系统活跃,导致南方地区强降水过程频繁、降水持续时间偏长。另外,江南、华南等地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大气含水量丰富、不稳定能量高,导致对流发展旺盛、降雨强度高,多地累计降水量突破4月历史纪录。

在一纸书信里和鲁迅“相遇”

但“第二十条”的法律精神、相关司法解释以及不断完善发展的正当防卫法治理念告诉我们:在当时的案发语境中,侯某做出的防卫反应是正当的、必要的。

给学生戴小蜜蜂惹争议,教师拍视频边界何在?

随着疫情后各地龙舟赛事重启,集中了10余家龙舟厂的屈子祠村迎来造船旺季。“今年村里仅传统木质龙舟就销了四五百条,销量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创下近十年来最高峰。”村支书任卫国颇感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龙舟名城,中国有六成龙舟产自汨罗,去年村里的龙舟还开始“划进”海外市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